所在位置:首頁 - 龍獅源流 - 獅藝種類
舞獅種類

在大陸是以長江為界分南北獅,即南方獅與北方獅,而在台灣又以新竹為界分南北兩獅,即台灣南部獅與台灣北部獅。在台灣地區,舞獅亦俗稱「弄獅」,然而以舞獅所組的團體,也亦稱為「獅團」、「獅陣」或「獅隊」。目前在台灣民間所流行的或慶典上所常見的舞獅種類,大約分為以下幾種:(一)醒獅、(二)北方獅、(三)閉口獅、(四)開口獅:

醒獅(南獅)
醒獅亦稱南獅、廣東獅,與其他獅種不同,獅頭成立體狀,頭頂上有一隻獨角,額頭前有鏡子,外觀色彩鮮艷,造型較華麗,眼睛、嘴巴和耳朵都會活動,舞動起來也比較生動活潑、栩栩如生。神態有喜、怒、哀、樂、動、靜、驚、疑,等勇猛和步法上的配合,這些神態比較常表現在採青、睡獅、過橋、探水和梅花樁陣上的表演。其注重的步法有子午步、二字推陽步、麒麟步、三星步、前後八箭步、三星鉤鬚步、左右獨立步,馬式有四平馬、子午馬、白鶴踏水馬、低丁馬、高丁馬。醒獅又分為兩種:一種是佛山獅,一種是鶴山獅,兩種比較起來只是外型上的不同而已,其製作方法也是大同小異。

此外,傳統醒獅又分成為以下五種:『劉備獅』白鬚七彩色,代表仁德瑞祥,『關公獅』黑鬚紅黑色,代表忠義勇猛,『張飛獅』黑鬚黑白色,代表強悍威武,『黃忠獅』白鬚黃花色,代表慈祥穩健,『趙雲獅』黑鬚黃黑青色,代表英勇善戰。醒獅中的會獅,很注重禮節,其中有許多不同的禁忌,尤其在兩獅獅子會面的時候更不可將獅頭高舉或掃動鬍鬚,這樣容易發生鬥爭,為避免發生爭鬥,應放低姿態讓路表示尊敬,並且要懂得進退的禮節,達到「以獅會友」的目的。

北方獅(北京獅)
北方獅,顧名思義,也就是盛行於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的一種獅子舞蹈,因其形似北京狗,故又稱之為『北京獅』。在外型上,眼睛、嘴巴、耳朵會動,造型逼真,全身披纓毛,顏色幾乎相近真獅,舞者著全身都是纓毛的獅服和模仿獅爪所製成的獅鞋,一個獅頭,一個獅尾,還有一位以花球而引獅子起舞,整體看起來真討人喜愛,隨後獅子則緊追著花球不放,有一種想要企圖吞食掉花球的意味,然後獅頭與獅尾合作不斷做出連續翻躍的技巧,而且在舞弄之途中兩舞者不得相互替換,而手拿花球之人在與獅子嘻戲之中也不時做出翻騰的動作。北方獅的基本舞法有:愕、怕、喜、爬、蹲、退、滾等的動作,配合柔順、活潑、靈巧、神采、愉快、輕盈的步法,把獅子舞得維妙維肖。

目前在台灣地區的北京獅團較少,大多以華僑地區、舞台及特技團之表演居多。這與南獅不同的地方是,它充滿了中國北方濃厚的民情,以及柔美多采而藝術性極高的民間技術舞蹈。

閉口獅
台灣南部獅流行於台灣南部及西螺一帶,是為一種閉口獅(即嘴巴固定不能隨意開豈者),由於其造型與古農村飼雞的竹籠非常相似,故又有人稱為『雞籠獅』,現今一般舞獅團體,也都以『雞籠獅』或『閉口獅』來稱之。其主要的舞法有:參門、四門、踏七星、踩八掛、瞌獅、睡獅、咬青、空中舞獅……..等。

閉口獅是尊誠其上古靈獅之行態,舞的獅肖如貓樣很很抬頭一躍,而使人覺得和善可親,表現其忠心之模範及吉祥避邪之功效。又因牠是一隻靈獅,而且是黃帝親封為王的獅子,因此現在我們所見的閉口獅大多有「王」字。

開口獅
台灣北部獅較流行於台灣北部,嘴巴可以開很大,因其嘴巴係用敢仔(篩子之台語稱呼)所做成,故又稱之為敢仔獅,或是開口獅。主要的舞法,大體是以『打獅節』為主,而打獅節主要用在表演及拜神,打獅節又稱咬蝨或套頭,相傳有十八節,依功夫深淺由1至18,然現流傳者卻僅四至五節而已。

北部獅把獅頭舞得高高在上,有如力爭上游之意,更使人感覺其動作都是威猛無比有如跳躍活生生的獅子一樣;而且開口獅在舞弄之時也比閉口獅還笨重,因此如果要鍛鍊臂力且又喜愛此獅種的朋友,不妨習此種肖如四方形的開口獅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鴻德醒獅團- 版權所有.翻用必究 網站內所有圖片及文字,未經同意,嚴禁任何形式複製及使用。
TEL:(02)2918-9340 MOBIL: 0919-290-693 FAX:0945-637-084 聯絡人:謝建宏 
地址:231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二段79巷9號1F E-MAIL:hongde@hdldt.com